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迎接資金大退潮,債券型基金何去何從?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全台灣的基金投資人中,債券基金佔總金額的60%,「債券型基金」讓人有種既保本、又可收利息的感覺,固定配息的特性,讓它成為不少人的最愛。

今年受到QE準備退場的消息影響,大部份的債券型基金都是虧損。

面對即將到來的資金大退潮,究竟要繼續抱著領配息,忽略不斷下跌的淨值,還是贖回?

若贖回的話,又要去哪裡找配息一樣多的商品呢?

想要避免本金虧損,同時穩賺配息,有個投資工具你不能不認識 - 債券期貨。

clip_image002

JP Morgan全球政府債券指數走勢圖(來源:stockq)

clip_image004

美國五年期公債期貨走勢圖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JP Morgan全球政府債券指數和美國五年期公債的走勢圖,兩者的走勢差異不大,那要如何避免本金虧損,同時又穩賺配息呢?

很簡單,你買了多少債券型基金,就放空同樣金額的債券期貨就行了。

clip_image005

如上圖,當債券價格下跌時,買進債券基金本金的損失和放空期貨的獲利互相抵銷,債券價格上漲時則相反,因此不論基金上漲或下跌,投資的本金幾乎沒有變動。

另一方面,債券基金下跌,只會讓淨值下降,單位數並不會減少,因此每個月得到的配息金額仍是依單位數計算。

如此一來,就能像定存一樣,不必擔心本金虧損,同時又能享受每個月配息的好處了。

目前國內常見可交易的債券期貨如下

交易所

商品代號

中文簡稱

合約大小

原始保證金(USD)

維持保證金(USD)

CBT

US

30年美國長期公債

面額10萬美金

2,750

2,500

CBT

TY

10年美國政府債券

面額10萬美金

1623

1475

CBT

FV

5年美國中期債券

面額10萬美金

990

900

CBT

TU

2年美國中期債券

面額20萬美金

275

250

原則上每買進10萬美元的債券基金,需要賣出一口債券期貨,但因為每檔債券基金的特性不同,投資人持有的金額也可能不到10萬美元,這時就需要換算適當的比例,如果有興趣了解債券期貨的話,歡迎來信 (freeyasnowball@gmail.com) 討論!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忘掉技術指標,讓你與眾不同(下)

<本文為複利YA免費講座內容摘錄>

成功投資人的特質

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現代的/古代的、有名的/沒有名的,成功投資人都具有某些共同特質,我們可以簡單的稱為交易者的3M。

策略(Method)

找到一個有用的策略,並徹底執行。例:巴菲特(基本分析)、索羅斯(反射理論)。

風險/資金管理(Money)

策略告訴我們進場點/出場點,資金管理策略告訴我們該如何進場,該投入10%、50%還是全部的資金,才能得到最佳的風險/報酬比。

就像某位台指期當沖名人說過的「不輸 + 時間 = 一定贏」,懂得控制風險,讓自己永遠留在場中,時間自然能帶你看到策略發酵的那一刻。

心態(Mind)

優秀的交易人不會為了任一筆獲利而開心,也不會為了任一次虧損而沮喪,他們將虧損視為損益表上的成本,就如同貨架上因過期而必須丟棄的產品,是必要且一定會發生的。

三個M之中,策略是最簡單可複製的,其他兩者都會受到個人因素影響。因此同一個策略,100個交易人可能產生100種不同績效。

複利YA的理財寶沒有神奇的技術指標,但可以替你做到前兩個M,你可以得到

1. 以籌碼分析為基礎的交易策略,讓你有與眾不同的武器,可以單獨使用,也能搭配技術分析運用,相輔相成。

2. 實用的風險管理方式,告訴你何時該下大注,何時該縮手不玩。

下面就把以前的幾篇文章做個整理,教大家如何發揮這套理財寶的全部功能。

籌碼實戰

1. 法人OI判斷盤勢

透過換算法人的未平倉部位,我們可以簡單的區分盤整盤及趨勢盤,盤整時適用低買高賣的逆勢策略,趨勢盤時追高殺低的順勢策略則較吃香。判別目前為何種盤勢後,再選擇操作策略。

理財寶中預設盤整與趨勢的分界為20000口,當法人的多單或空單累計達20000口以上時,是為趨勢盤。

實戰上10000~20000口都可採用,投資人可以一直採用固定的口數,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依盤勢自行調整。

clip_image002

法人籌碼vs台指期歷史趨勢圖

2. 法人成本判斷撐壓

我們以法人的成本下緣為支撐,成本上緣為壓力。

在盤整盤時,用支撐及壓力當做選擇權的履約價,進行賣方策略操作。理財寶中提供積極型、中立型、保守型三種履約價組合,給使用者參考,投資人也可以直接參考支撐及壓力,操作周選擇權或遠月的選擇權。

在趨勢盤時,則依「漲時看撐,跌時看壓」的原則,進行期貨、選擇權單方向賣方或買方等操作。

3. 進場時機以及風險控管

如何選擇進場時機,參見<學校沒教的事-透視法人籌碼,掌握關鍵價位>與<如何判斷選擇權價值>。

如何決定每次進場口數,避免風險過大,可參考<風險管理-技術分析沒告訴你的獲利秘密>。

以上三個步驟,就是完整的籌碼分析及操作應用流程,過去文章中提過的,這裡就不重複敘述。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來複利YA的免費講座

忘掉技術指標,讓你與眾不同(上)

<本文為複利YA免費講座內容摘錄>

技術分析的迷思

有點經驗的投資人,對「快市」這現象絶對不陌生,行情在幾分鐘內暴漲或暴跌數十點以上,嚇得當沖客趕快停損,但沒多久後,市場又恢復原狀,好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

「快市」的成因,大部分是消息面,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消息,我們當然無法掌握。但仍有些時候,沒有什麼消息,行情默默的走到一個臨界點後,觸發某些交易策略進場。使用這些策略的交易人越多,同時進場的效應便會引發快市。隨著程式交易普及,投資人的進出邏輯越來越類似,「快市」出現的頻率也隨之提升。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在於相信歷史會重演,價格會有效率的傳遞一切訊息。但從上述「快市」的例子便能知道,價格並不永遠是正確的資訊。不論分析技術多完美無缺,「錯誤的資訊,配上完美的分析,得到的仍是一場荒唐」。

clip_image002

策略也需要多角化

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會拓展營業項目,避免收入只集中在某一個產品,這樣能提高企業獲利的穩定性,交易策略也是。

有些人會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指標,這就是一種多角化。有些程式交易者會使用濾網,當符合某條件時,才執行某買進訊號,這是將行情分成「可執行/不可執行」兩個區域,把原本的策略一分為二,嚴格來說,這也是一種多角化。

不論是哪一種,多數人的交易策略,都是圍繞著技術分析打轉。大家應該都有這種經驗,當趨勢來臨的時候,不管是RSI、KD、MACD、均線或是其他任何指標,順勢策略都會出現買進訊號,差別只是早或晚。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易策略,基本上都是如此,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快市」的情形,這就是「策略的同質性」。

為了降低「策略的同質性」,交易策略的基礎也必須多角化,除了價格以外,增加新的資訊來源。以我的經驗來說,在一季以上的中長線交易裡,基本分析是好工具,但在短期交易的期權市場,籌碼分析反而較好用。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機械訂單VS資金大退潮

日本工具機協會(JMTBA)每月都會公佈前一個月的工具機內外銷訂單,這個指標代表全球各地的企業投資力道,是很重要的參考數據。

為什麼要看工具機訂單?

工具機又稱為工作母機,用來製造各種機器及加工設備,故有機械之母之稱。

簡單的說,不論是要直接加工製成產品(螺絲、汽車、飛機……等),或是製造各種機台,都需要用到工具機,可說是所有產業的最上游。

企業的運作就如同下圖,投資購買生產設備後,生產並銷售產品,若有獲利且看好未來,便進行再投資擴充產能,生產更多產品,帶動獲利上升。每一個產業的投資過程,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牽涉到工具機訂單,因此觀察工具機訂單的變化,就能看出目前的景氣如何,企業又是如何看待未來的發展。

公司運作

主要的工具機生產國裡面,歐美專攻中高階機種,台、韓、中國做的是中低階機種,只有日本從低階到高階全包辦,也因此,日本的工具機訂單最具參考性。

clip_image002

下圖是10月底公佈的統計數據,每一行左邊的數字代表出口到該國的訂單金額,右邊的數字代表和去年同期相比的成長率,大於100%表示成長,小於100%代表衰退。

clip_image004

依地區來看,亞洲呈現大幅衰退,歐、美穩定成長,從這就不難理解,為何今年歐、美股市頻創高點,亞股卻相對弱勢了。

魔鬼藏在細節裡

該怎麼分析這個數字呢?有幾個重點

1. 計價幣別

表中的金額是日幣,而今年的日幣,和去年同期相比貶值30%。若把金額還原成美元,則全球各地區都是衰退的,衰退幅度20%~50%不等。

2. 回顧歷史

2000年以來,這個數據只出現過兩次連續大幅衰退,第一次是科技泡沫時,第二次便是金融海嘯,這次是第三次,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3. 成因分析

前兩次衰退發生的順序是”股市下跌=>消費需求下滑=>工具機訂單衰退”。目前股市仍在高點,各國經濟數據雖不見得令人滿意,但仍維持緩步回升的步調,和前兩次狀況並不同。這樣的情況下,讓企業停止投資的理由就只有一個:前景不明,現金為王。

任何生物遇到危險時,必定會提高警戒,準備應變。資金也是一樣,面臨”QE隨時可能退場”的風險,造成資金從流動性最差的實體投資先撤退,停留在金融市場,如此將造成”投資減少=>獲利衰退=>股價下跌=>消費需求下滑”的惡性循環,直到QE完全退場為止。

風險無法預知何時會來,但來的時候總是又急又猛,你準備好迎接將來的大行情了嗎?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選擇權 VS 權證 超級比一比

選擇權和權證,有點像,又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這兩種投資工具,該如何選擇,今天就來做個小小的比較。

選擇權 權證
發行者 期交所 券商
權利型態 同時發行買權、賣權 單獨發行認購or認售權證
標的物 僅台股指數較熱門 個股為主,亦有指數權證
履約價 同時有多個履約價,範圍依期交所規定 每檔權證僅有一個履約價
存續期間 有最近一周、連續三個月及兩個季月可同時交易 依發行規格而定,最長可達一年
可否當賣方 任何人有足夠保證金,都可以當賣方 發行券商為賣方,投資人只能做買方
交易策略 多樣化,可進行跨天期、跨履約價的策略交易 單一策略
隱含波動率 較低 較高

簡單的說,權證是投資人和單一的賣家(發行券商)對賭,因為賣家只有一人,就如同經濟學中的獨占市場,容易漫天喊價,造成隱含波動率普遍較高。這是權證最大的缺點,也是對投資人最不利的地方,只能寄望發行券商有良心。

相反的,選擇權市場中,任何人都能做賣方,就如同經濟學中的完全競爭市場,沒有任何人能控制波動率。

而發行券商調高波動率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呢?可以從下面幾張圖來看看!
clip_image002
圖一 依成交量排序的權證報價,成交量前10名的活絡權證,隱含波動率均在15%以上。

clip_image004
圖二 近月價外300點以內的選擇權報價(黃框內),隱含波動率平均僅約12%。

clip_image006
圖三 依履約價排序的權證報價,選取價外100點以內的權證,隱含波動率平均仍在15%以上。

這三張圖是10月30日盤中擷取的畫面,以標的物同為加權指數的權證與台指選擇權做比較。

以交易量前10名的權證來看,隱含波動率在15~25%之間,交易量不活絡的權證更嚴重,最高甚至達到40%以上。反觀台指選擇權,平均約11~12%。再看第三張圖,履約價同為8300~8500的權證,隱含波動率也普遍比台指選擇權高5%以上。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算(期交所選擇權理論價計算)看看,隱含波動率5%的差距,換算成權利金,價差可達30%以上,是不是很嚇人呢?

仔細評估,慎選適合的投資工具,也是獲利的關鍵之一,如果你已熟悉權證交易,不如來試試”不必擔心券商作弊”的選擇權吧!